中年危「肌」-肌少症的保養
肌少症
過馬路的時候,明明快變燈了,卻還是有老人家動作慢吞吞的,是不是很令人困擾?先別急著責備,他們可能有「肌少症」的問題喔!「肌少症」顧名思義就是肌肉質量減少,伴隨肌肉功能的喪失;人體的肌肉約佔體重的30-50%,實際的肌肉量要看個人健康程度和體脂肪量而定。成年人40歲之後,肌肉質量平均每10年減少8%,大腿肌力每10年減少10-15%,70歲後流失速度加快,每10年減少15%,大腿肌力每10年減少25-40%
肌少症的成因
隨著年齡增長,肌肉自然就會逐漸減少,除此以外,營養不良、內分泌疾病(如胰島素阻抗較高)、發炎反應、缺乏運動等因素也有相關。例如,健康老人臥床10天,平均會減少1公斤的肌肉。
常見症狀
行動遲緩吃力、取物困難、毛巾擰不乾、瓶蓋打不開、容易跌倒等生活功能受限表現,都是「肌少症」的可能表現。以中醫來說,近似於「痿症」或「虛勞」。
自我檢測
將雙手拇指與食指圍著小腿最胖的地方圈起,若空隙越大,罹患肌少症的風險越高。若要確認,還是要到醫院詳細檢查才能確診。
如何保養
肌少症的保養必須要「動吃動吃」,兩個重點:
1. 多運動:選擇自己合適的運動,例如重量訓練、有氧運動,或是打太極拳、快走、慢跑、瑜珈等。一週至少運動三天,每次30分鐘,量力而為。而且運動過後30分鐘是最佳「長肌肉、補充蛋白質」的時間。可以食用約300卡左右的輕食,由碳水化合物跟蛋白質約3:1組成最佳。
不習慣運動的長輩,可以從平時的「起立」、「坐下」開始,慢慢起身、慢慢坐下,每天三次,一次做20組,也是簡單的練習肌肉法。
2. 多吃蛋白質:例如瘦肉、雞蛋、黃豆、奶類
蛋白質的建議量是每公斤1.2克,若體重60公斤,每天則可吃72克的蛋白質(約10兩瘦肉,比半斤多一點),為了減少腎臟負擔,蛋白質應三餐平均分配,不要集中在某一餐。
從中醫體質看肌少症:肌少症長輩可分成2大類,一種是過瘦的,另一種則是肥胖型的長輩。
過瘦型的肌少症
《黃帝內經》有「脫肉」、「肌肉削」、「肌肉萎」、「大肉陷下」的記載。中醫認為脾主四肢肌肉,脾胃(消化系統)虛弱,就容易造成營養不良。這一類長輩需要「健脾胃」,例如薑能健脾利濕,輕微刺激胃酸的分泌,有助消化,薑皮有輕微的利尿作用。藥膳例如四君子湯、八珍湯等都可以。
肥胖型的肌少症
另一類長輩平時喜歡躺臥,久坐少動,氣血運行不暢,脾胃運化遲緩,水分代謝不良,體內常有痰濕,就像泡芙一樣,通常體脂率偏高,肌肉量低。這一類長輩可多吃健脾利濕、化痰祛痰的食物,如紫菜、海蜇、枇杷、大棗、扁豆、蠶豆、薏仁、山藥等,也可多吃提升陽氣、促進氣血循環的食物,如茼蒿、洋蔥、香菜、生薑等。藥膳例如四神湯、山藥薏仁粥,都可健脾利濕。
留言
張貼留言